
冶金產品有硅渣跟硅鐵渣,那硅鐵與硅鐵渣有什么區別呢?下面來一塊學習一下:
硅鐵一般是指原礦提煉之后的剩余部分,還含有一定量的硅。硅渣分很多種,工業硅渣,太陽能硅渣,半導體硅渣等等。
硅鐵也就是冶煉硅鐵之后剩下的硅鐵渣,硅鐵的成分與硅鐵成分一樣只是含量或許稍小一些,主要應用于兩缸冶金方面。硅渣與硅鐵渣有著很大的區別,有些地區可能會混為一談,實際上兩者沒有一點相似之處,就是在鑄造上使用硅渣可以降低許多成本。





碳在硅鐵中與1187℃時的溶解度曲線表明,硅鐵中硅含量越高,則其碳含量越低。據資料指出,硅鐵中硅含量約大于30%時,硅鐵中的碳絕大部分是以碳化硅﹙SiC﹚狀態存在。碳化硅在坩堝內易被二氧化硅或一氧化硅氧化而被還原。碳化硅在硅鐵中,尤其溫度低時,其溶解度很小,易析出而上浮。所以,留在硅鐵中的碳化硅很低,故硅鐵含碳量很低。冶煉硅鐵一般采用礦熱爐,用連續操作法進行生產。所謂連續操作法,就是隨著爐料經受高溫后,不斷反應和熔化,使料面相應地下降;同時不斷地補加新爐料,爐膛中的爐料始終保持飽滿狀態。根據爐內熔煉積存的合金量定期地放出。在整個冶煉過程中,電插入爐料內較深,不露電弧,故熱量損失少,爐溫高。由于硅鐵冶煉的這些特點,整個冶煉過程不分階段,這種方法叫連續操作法。此外,也有用高爐冶煉硅鐵。但是,因其爐溫低,產品含硅量約為10~20%,現在一般不采用高爐法冶煉硅鐵。

許多人雖然對硅鐵有一定的了解,但是由于不從事于硅鐵冶煉,因此并不了解為什么出鐵時要下降電極?冶煉硅鐵的過程中,出鐵時間約為10~20分鐘。如出鐵時間長,不但會降低爐底溫度,而且減少了冶煉時間。為此,應充分利用和盡量縮短出鐵時間。出鐵前期出鐵口的相電極保持不動,出鐵時緩慢地下將其兩相電極,促使鐵水盡快地流出。這樣操作具有很多優勢,具體如下:
1、打開出鐵口后,隨著鐵水的外流,電極與爐內鐵水表面的距離增大,電阻,點擊顯著地下降,這是有利于電極下茶,從而為下一路擴大坩堝和提高爐溫創造了有利的條件。
2、電極產生電弧要發射電子,具有噴射壓力。電極越往下降,其壓力越大。借此促使鐵水較快地流出,縮短出鐵時間。
